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关于举办2021年交叉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

报名时间:2021.04.29-2021.06.11 入营时间:2021.07.05-2021.07.07

所在地区:北京 所属学校:北京大学 收藏

为了促进我国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青年学生对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趣,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从2009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交叉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几年来,这项活动逐步成为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了解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重要途径。2021年夏令营活动将于2021年7月5日-7日举行。2021年夏令营申请工作从即日起开始。


参加此次夏令营活动的研究中心包括:


定量生物学中心(CQB)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


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CIBR)


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


备注: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欢迎全国优秀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和硕士应届毕业生(2022年毕业),及已获得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往届生申请,请感兴趣的同学前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网站(www.cls.edu.cn)查询相关信息。




一、申请资格


1、定量生物学中心,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的申请者须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大学在校三年级学生,2022年毕业);



2、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申请者须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应届硕士毕业生(2022年毕业),或已获得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往届生;


3、学习成绩优秀,道德品质良好;


4、专业背景要求:


1)定量生物学中心,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申请者应具有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材料,电子等相关理工科专业背景,对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2)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的申请者可以是全国高校各学科专业(含理工、人文、社科等学科)对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及其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特别欢迎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愿意从事科学-人文交叉学科研究的同学。


5、英语水平良好。



二、申请材料

1、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1年夏令营申请表1份(见附件1)。

2、个人陈述(关于个人学术背景、曾经做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未来学习和研究的计划、目标等)1份(见附件2)。

3、专家推荐信3封,需要3位副教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分别推荐,且密封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见附件3)。

4、应届本科生需提供本科阶段成绩单(由教务部门盖章)1份,前两年半总评成绩排名证明(由教务部门盖章)1份(见附件4)。


5、往届本科生,应届/往届硕士生需提供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本科和硕士阶段,由教务部门盖章)1份。

6、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如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或TOEFL、雅思与GRE考试等成绩的复印件。


7、学位,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往届生提交),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8、其他证明材料(如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或其他原创性工作成果的首页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请申请人保留申请材料原件或副本,申请材料提交后一律不予返还。

备注:申请表中的“申请专业”请查看夏令营报名系统中发布的通知公告。




三、提交申请


1、网上报名


申请人登录网址http://www.aais.pku.edu.cn/summer/(备用网址:http://pkuaais.cn/summer),注册并填写夏令营报名申请表,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6月11日17:00。注意所有纸版申请材料信息必须与网报信息完全一致,否则视为材料作假。


备注: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定量生物学中心,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实行导师轮转制度,在系统中填写夏令营报名信息时不需要选导师。


2、申请材料提交

请将上述申请材料按顺序整理后一并装入A4大信封,并在信封醒目位置注明申请的中心名称。纸质材料接收的截止时间为6月13日下午5点前(以申请材料到达日期为准),过期不再接受申请。材料邮寄只接收EMS快递方式,如使用其他快递公司邮寄产生材料无法正常寄达等不良情况,后果自负。请将申请材料直接邮寄至所申报的中心,各中心地址如下(北京本地学校学生可直接送交至各中心):




定量生物学中心(CQB)


快递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老化学楼东配楼301-3


收件人:姜萍萍    电话:010-62759595     邮编:100871




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快递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A403


收件人:谢芹    电话:010- 62757157     邮编:100871




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快递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王克桢楼219


收件人:陈雷    电话:13717892042     邮编:100871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


快递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1号院108房间


收件人:赵瑞颖   电话:010-62760228     邮编:100871





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快递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6号院203


收件人:刘艳云    电话:010- 62745950     邮编:100871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CIBR)


快递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科学园路26号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4008


收件人:宁淑杰     电话:15600912151     邮编:102206




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


快递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一号院209


收件人:俞晓盈   电话:010-62757241     邮编:100871



3、只在网上报名而未邮寄纸质材料者,只邮寄纸质材料而未进行网上报名者,或以其他方式申请报名者,其申请不予受理。申请人可通过查看个人注册邮箱或登录网址http://www.aais.pku.edu.cn/summer/(备用网址:http://pkuaais.cn/summer)在个人界面的待办工作项中查询纸质材料是否已收到,不接受电话或邮件查询申请材料签收情况。  



四、联系方式


定量生物学中心(http://cqb.pku.edu.cn,备用网址http://pkuaais.cn/cqb)


姜老师, 电话: 010-62759595, Email: jpping@pku.edu.cn

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谢老师,电话:010-62757157,Email::xieqin-cnc@pku.edu.cn  

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http://www.bmte.pku.edu.cn)

李老师,电话:13717892042,Email:cl_lab@pku.edu.cn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http://www.cls.edu.cn/)


赵老师, 电话: 010-62760228,Email: ryzhao@pku.edu.cn


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刘老师,电话:010-62768630,Email:yyliu@pku.edu.cn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杨老师,电话:010-81912671,邮箱:cibr_summercamp@cibr.ac.cn



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

俞老师,电话:010-62757241,Email:hstm@pku.edu.cn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政策咨询:赵老师,电话:010-62760228,Email:ryzhao@pku.edu.cn


报名网页系统疑问:王老师,电话:13311014028  Email:wanghuaxtx@163.com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2021年4月29日




文章来源自学院官网    阅读原文



发布评论

{{total_comments}}条讨论{{total_people}}人参与

发 布

最热评论

{{item1.user_name}}

{{item1.content}}

{{item1.create_time}} 评论 收起
发 布

{{item2.user_name}}评论:{{item2.reply_user_name}}:{{item2.content}}

{{item2.create_time}} 评论 收起
发 布
X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