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的通知(线上)

报名时间:2020.08.17-2020.08.20 入营时间:2020.08.21-2020.08.22

所在地区:江苏省 所属学校:南京邮电大学 收藏

为增进全国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我校计算机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资源,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我院将举办全国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暑期夏令营活动。


一、学院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信息安全系、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教学中心、计算机软件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计算机软件与服务外包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拥有江苏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数据安全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处理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挂靠有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大数据研究院等机构。


计算机学院拥有“信息安全”博士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学科已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5‰。


学院一贯注重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学院研究生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大多数毕业生进入通信运营商、通信制造商、移动互联网企业、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在工作单位中表现优良,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校生3441人,其中博士生27人,硕士生838人,本科生2576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51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62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89人。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江苏省杰青1人,入选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36人次;现有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和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各1个。




近年来,学院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主要在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网络信息安全、物联网与传感网、软件分析与服务组合、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近五年,学院获批国家级项目74项,部省级项目52项,市厅级项目45项;获部省级科技奖23项。2018年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SCIE、EI、CSCD)318篇。


三、竞赛获奖


学院一贯注重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本科生在国际和国内的各项竞赛中成绩突出,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最高奖“索尼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SIAM奖、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18年“创青春”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ACM-ICPC亚洲区域赛金奖和亚洲东大陆赛区总决赛金奖、“问鼎杯”全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技能大赛特等奖、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金奖、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红帽杯”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冠军、厦门国际大数据大赛唯一的一等奖、全国英语竞赛特等奖等。近两年,共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376人次,省级奖项330人次。




四、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一)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智能计算技术与应用


研究智能技术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实现。包括: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以及体系结构;智能算法及其实现技术;智能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非冯结构)和基础软件;新型智能计算方法的硬件系统和软件实现,智能计算方法在计算机、机器人、模式识别、信息处理、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等。


2、分布式计算技术与应用


研究高性能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相关网络协议机制和控制策略;基于网络环境之上的分布并发计算模型、应用层协议机制和控制策略;通信、控制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同构和异构并行/分布式处理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研究网络端到端控制协议、应用/服务模型以及相关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的技术和方法。


3、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研究智能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高维复杂数据的分类和聚类、半监督学习、主动学习、迁移学习、多示例多标记学习、流形学习、代价敏感学习、多视图学习、仿脑计算和稀疏表示等。同时研究将计算模型应用于大数据的处理、社会网络分析、图像和视频内容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领域。


4、物联网与传感器


研究物联网及传感网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及传感网的体系架构与协议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及传感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物联网及传感网的系统软件与开发技术、硬件设计与接入技术,面向应用需求的物联网及传感网系统实现及其测试技术等。


5、大数据分析与处理


主要研究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技术,大数据处理平台的构建与优化,数据挖掘算法与工具,R语言,大数据应用分析建模技术、深度学习及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


6、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研究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及算法;软件硬件协同设计方法与构建技术、可重构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硬件/软件调试与验证技术;SoC、MPSoC和NoC体系结构及算法;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与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实现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等。


(二)083500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软件开发过程中新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包括需求分析技术及形式化方法,软件体系结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分布式系统与网络软件技术、部件技术,以及逆向工程和再工程、静态与动态软件分析、软件演化,软件测试、软件缺陷分析与修复、软件度量技术、软件工具环境技术、项目管理等。


2、软件安全与可信计算


研究可信软件理论与方法,包括高可信软件平台及其体系结构与机理,软件可信性的度量与保障技术,可信软件模型与形式化方法,面向电信业务和移动通信的各种可信软件设计和开发技术。


3、数据挖掘与智能软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模式鉴别分析理论及生物特征识别应用软件,线性鉴别分析、二维鉴别分析、非线性鉴别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及人脸、掌纹等生物特征的识别和信息检索软件等;数据挖掘、知识提取、数据挖掘中的现代智能技术等;智能信息获取、分析、处理技术及应用软件。


4、信息网络软件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无线传感网、卫星网、网格计算、对等计算、云计算、分布式计算等网络环境下的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开发平台、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包括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协议模型、异构网络互连技术及应用软件、无线网络及应用软件、泛在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下一代互联网及应用软件、自组织网络及应用软件等,以及智能Agent、软件形式化、软件建模、软件分析与测试、模糊逻辑等软件理论和方法等。


5、分布式软件及网络系统


主要研究分布计算与网络环境中计算机软件理论与方法,包括面向云计算、对等计算、普适计算等分布计算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与构建技术,面向互联网的软件开发模型、软件体系结构以及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技术等。


(三)083900网络空间安全


1、通信与网络安全


研究计算机通信网络、通信系统信息安全有关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密钥管理,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网络安全及安全协议,信息隐形技术,智能卡安全等。重点涉及无线通信网的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系统与安全、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诱骗网络技术、信用支付系统与安全、计算机网间互联技术与安全、计算机网络环境与安全、移动计算技术与安全、无线网络安全等。


2、软件与系统安全


主要以基于主机系统与网络平台的软件安全与可信计算的研究为核心,研究内容包括:软件安全理论与技术、安全软件开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对等网等新型网络计算系统中的可信机制、软件安全性与可信性评估与度量机制等研究方向。


密码学理论与应用


主要研究密码学基础理论以及密码学在网络通信与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密码学基础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密码学算法的可证明安全性、编码与密码学、认证与签名技术、密钥管理和协商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等。


4、数据与内容安全


主要研究信息加密理论与技术、信息隐藏技术、信息加密与伪装技术、认证与签名技术等;电子证据获取、保全技术,电子证据分析、鉴定技术,电子证据的有效性证明、取证与反取证技术,计算机取证的工作标准和规范等。


(四)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1、计算机网络


研究现代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与融合技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等。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的分析与实现,基于IP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和网络融合技术;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及网络设备中的关键技术;网络服务质量的分析和改善,网络业务的识别、用户行为分析、网络性能的监控、测量、管理和优化;网络的安全检测和分析、控制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应用模式等;网络的流量特性和控制技术,网络业务、计费,网络信息的识别、分析和管理。


2、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研究嵌入式系统的理论、设计及其应用,包括嵌入式系统基础理论、嵌入式系统硬件构架、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技术及软件技术、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以及面向工业生产、信息安全等需求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实现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等。


3、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研究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数据科学与通信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装置与系统、生物智能等,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机器人智能和物联网系统中的学习决策等方面的应用。


4、软件工程及软件体系结构应用


软件开发过程中技术、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包括大型数据库技术、下一代WEB技术和应用、海量数据检索和信息挖掘技术、测试技术、安全软件开发技术、软件质量与复用技术等。研究软件系统的分析、建模和设计方法;分布计算、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对等计算、普适计算等分布式计算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与构建技术,以及面向互联网的软件开发模型、软件体系结构以及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技术等。


5、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


研究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的理论与技术,包括云计算架构技术、云计算资源管理与优化、云计算开发技术、大数据平台的设计、管理和优化、大数据处理、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感知与移动计算、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6、网络软件与数据安全


研究在网络环境中计算机软件的各种应用技术,包括网络安全与系统安全、密码理论及应用、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远程管理、网络协议验证、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应用软件、数据仓库、知识库系统,在网络环境中数据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


五、招生对象和人数


1、招生对象:全国高校2017级在读本科生


2、招生人数:约80人(外校约30人)


六、夏令营安排


1、时间:2020年8月21日—22日。


2、地点:本次暑期夏令营以线上形式举行,拟使用腾讯会议软件。


3、日程:8月21日17:00-18:30在线报到;8月21日18:30-20:00“计亿邮你,破冰之旅”;8月22日主题讲座(具体安排见夏令营计划安排表)。


夏令营计划安排表






4、免收学费。


七、报名方式及录取


请于2020年8月20日前请将报名表(附件1)填写完毕(需要本人电子签名)后连同相关附件材料扫描为PDF文件和汇总表(附件2)以“学校+姓名”格式命名发送至主办方邮箱2835274488@qq.com。申请者所提交的材料必须保证真实准确,若弄虚作假,一经发现,立即取消申请资格。申请者的入营资格由主办方专家组审定,并于8月20日前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申请者本人。


八、学习证明


参加夏令营的学员将获得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颁发的学习证明证书。采取个人申报,由主办方组织专家根据个人综合表现评选出优秀学员。优秀学员在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时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若本人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报考我院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我院将优先录取。


九、联系方式


班主任:马玲玲


联系电话:18951801856


夏令营QQ群(群号717653984)


十、其它注意事项


受疫情影响,请各位同学务必注意人身安全,本次夏令营为线上方式开展,切勿擅自来校。






本实验室于2016年12月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大数据安全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定位是面向大数据技术的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以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研究为核心,开展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高效大数据挖掘、大数据系统结构与计算平台、通信网络大数据应用研究,建立大数据核心理论,突破关键技术,推动重点行业应用。


实验室建设目标是引领我国大数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优化通信网络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安全和大数据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将实验室建成国家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目前实验室固定人员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3人,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占92%,副高以上职称的占72%,4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总人数的80%。团队成员分别毕业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美国怀俄明大学、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40余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已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实验室近三年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中发表了359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208篇。共承担国家级项目77项,省部级项目43项。省部级以上项目经费4896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141项,申请发明专利299项,提交并被采纳国际标准3项,出版专著6本。教学方面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将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1项,编写教材8本,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


欢迎广大同学来本实验室学习和交流!






江苏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由江苏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依托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共建单位南京三宝科技集团,实验室主任为孙力娟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吕建教授。实验室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9号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科楼。


实验室面向江苏省和国家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在无线传感网和物联网关键理论、核心技术、软硬件研发和相关应用领域开展研究,推进产业化进程,建成以传感网和物联网研究为核心,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新兴技术的研究创新基地。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基础理论及安全技术、无线传感网和物联网硬件平台及其多网融合技术、无线传感网和物联网软件系统及平台、无线传感网和物联网应用及其产业化。


实验室现有人员65人,其中,固定人员60人,流动人员5人,拥有中科院院士、国家千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省双创等高层次人才。近三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7项等。近三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3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完成科技成果转让22项。实验室近三年主办承办大型学术会议8次;并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近三年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




文章来源自学院官网    阅读原文



发布评论

{{total_comments}}条讨论{{total_people}}人参与

发 布

最热评论

{{item1.user_name}}

{{item1.content}}

{{item1.create_time}} 评论 收起
发 布

{{item2.user_name}}评论:{{item2.reply_user_name}}:{{item2.content}}

{{item2.create_time}} 评论 收起
发 布
X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