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2019天文与物理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2019.06.26-2019.07.10 入营时间:2019.07.20-2019.07.26

所在地区:广东省 所属学校:广州大学 收藏

经过近几年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天文学科和物理学科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国际化办学等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急需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报考本院研究生。为了有助于青年学子了解本院的学科方向、科研环境和人才培养条件,现定于2019年7月20日至7月26日举办大学生天文与物理夏令营。欢迎有志于从事物理或天文研究的理工科专业本科生报名,开展学习、实践与交流活动。其中物理夏令营定于7月20日到23日,优先录取物理、光电、电子、数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天文夏令营定于23日到26日,优先录取天文、物理、光电、电子、数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夏令营将充分利用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师资和实验室条件,安排优秀的专家学者开设前沿专题讲座,并组织营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一、招生计划

天文夏令营计划招收校外学生30人,物理夏令营计划招收校外学生30人,原则上只能选择一个营报名。

二、报名截止时间

2019年7月10日。

三、报名申请和录取

1、报名条件:三年级和二年级本科生优先考虑,也欢迎其他年级报名。

2、报名方式:申请人须填写申请表,通过电子邮箱进行报名。

报名天文夏令营的同学请发送到如下邮箱地址:谭老师,269096234@qq.com,电话:020-39366096;报名物理夏令营的同学请发送到如下邮箱地址:文老师,64233836@qq.com,电话:020-39366877 (说明:6月26日及前微信推送中联系邮箱有误,以此通知为准)

3、申请材料:

(1)学业成绩单及排名情况证明。

(2)其他证明材料:如论文、英语等级证书、各类荣誉证书。

以上材料扫描或拍照后,通过电子邮箱作为附件材料,与报名表一起发给联系老师。

4、录取通知:申请者的入选资格由经审定后,结果会于2018年7月13日之前通过电话或邮件通知申请者本人。

 

四、生活管理

1、报销夏令营学生外地至广州往返火车硬座或长途客车费用。

2、夏令营期间学生食宿免费。

3、学生须遵守夏令营整体安排,按时参加活动,遵守广州大学的规章制度。

4、夏令营活动期间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在报到时签署安全协议。

5、顺利完成夏令营的学生将由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授予证书。

五、其他事项

夏令营通知、报名表及初步日程在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网站公布http://spee.gzhu.edu.cn, 敬请关注。

 点击下载报名表。 (温馨提醒:6月26日及以前微信推送中物理的联系邮箱有误,以此通知为准

 天文夏令营初步日程;  物理夏令营初步日程

  

 

附一:广州大学天文学科和天体物理中心简介

 

广州大学是目前国内拥有天文学一级博士授予权点的几所高校之一。广州大学天文学科建于1994年,2003年获得天体物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成为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得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广东省第九轮优势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成为广东省高校天文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文学科团队曾获省“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先进团队称号,继2009年后,2018年再次设立珠江学者岗位。在2018年上海软科学科排名中位列第8(全国共18所高校天文学科),保持全国前50%。

学科现有活动星系物理、致密天体物理、恒星与星际介质物理、天文技术与方法等4个研究方向,紧扣天文研究前沿和国内外天文大设备(如SKA、FAST、Fermi、HXMT等)科学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活动星系核、星系和宇宙学、黑洞与引力、星际介质、恒星形成、脉冲星和磁星、快速射电暴、伽马射线暴、天文海量数据处理技术等。在活动星系核与星系、黑洞、天文海量数据处理、星际介质、脉冲星物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国际显示度高。

学科成员近5年累计主持国家级项目18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国家重大项目课题2项,承担973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2项,主持各类省市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本学科论文引用广泛,层次高,包括被诺贝尔奖获得者引用,被国外学者在《Nature》、《Science》、高影响因子的物理和天文综述类期刊引用。学科成员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丁颖科技奖、广东省科技三等奖、中国物理学会2012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一等奖;广州市科技三等奖、Thomson Reuters卓越研究奖等科研奖励,1人2014-2018年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有ESI高被引论文1篇,1项科学发现入选美国天文学会期刊NOVA网站亮点工作,多项工作被国内外重要科研机构网站报导。3人分别在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任职,并担任广东天文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理事职务。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带头人樊军辉教授为国家杰青、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珠江学者,有中科院双聘院士2人,“外专千人”1人。目前有在编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19人,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7人,有博导7人,硕导14人。

本学位点课程体系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毕业生中一半以上成为科研院所和高校学术骨干。近5年第一志愿生源比例达98%,超过一半的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其中近一半到意大利、美国、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所深造。

研究生联合培养渠道不断拓宽,已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国家天文台等多所天文单位合作培养研究生;2018年新增“中国SKA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可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选拔优秀在读博士生赴SKA总部国英国及台址国澳大利亚进行联合培养。

国内外合作广泛,建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广州大学联合天文研究中心”,并联合运行“国家天文台-广州大学1.26米光学红外望远镜”;与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有紧密科研合作,国内外学者来访频繁;近几年举办了多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

 

附二:广州大学物理学科简介

 

本学科1958年开始招收物理学专业本科生,1996年获批凝聚态物理硕士点,2003年获批理论物理硕士点。凝聚态物理于1997、2002、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实验室1998年被评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曾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本学科现有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学三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围绕材料、能源、光信息等领域中的重要物理问题开展研究。本学科师资雄厚,近几年引进了一批高水平学者,现有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35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9人,副教授9人,硕导2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近5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7项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百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研究生培养质量高,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5人,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6人、广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人,广东省优秀研究生2人。30人赴国外(意大利、荷兰、新加坡等)或国内985、211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近5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

凝聚态物理方向的研究包括半导体量子点电子态和光学性质研究、微纳量子光学、光电功能材料与敏感器件、新能源材料和自旋电子学。注重将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和实验研究涉及半导体纳米结构中的电子性质、发光材料的物理过程、多场极端条件下非平衡态材料生长、表面增强拉曼、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的载流子产生与复合动力学机制、磁性材料中斯格明子、涡旋、磁泡等拓扑自旋结构的形成和动力学调控等,应用研究涉及信息功能材料、多波段光探测材料与原型器件,化学传感器、纳米材料、微/纳制造、电子器件、新型自旋电子器件等。

理论物理方向的研究包括凝聚态理论、冷原子分子物理、粒子物理等领域的研究,研究课题涉及磁性材料的非平衡态动力学和平衡态性质、量子输运、拓扑态和无序系统、超冷原子分子物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粒子物理理论、QCD理论及双重味强子产生机制等。

光学方向研究包括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关键技术,超快光电子学、超快光物理等。实验室配备飞秒激光振荡级与放大级系统、微弱信号检测设备、荧光显微镜以及微纳加工平台,具备先进的实验条件。



文章来源自学院官网    阅读原文



发布评论

{{total_comments}}条讨论{{total_people}}人参与

发 布

最热评论

{{item1.user_name}}

{{item1.content}}

{{item1.create_time}} 评论 收起
发 布

{{item2.user_name}}评论:{{item2.reply_user_name}}:{{item2.content}}

{{item2.create_time}} 评论 收起
发 布
X
欢迎登录